七律 重阳感怀 重阳节抒怀七律诗
热点事件2025-10-30 00:38:50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统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这个节日的名称来源于《易经》中的“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重阳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祈福、避邪驱灾。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演变为一个集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多种习俗于一体的节日。

登高望远的习俗
登高是重阳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邪驱灾,同时也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今,每逢重阳节,许多地方的人们仍会结伴登山,享受秋日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
赏菊与饮菊花酒的文化内涵
赏菊是重阳节的另一大特色。菊花在古代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赏菊、饮菊花酒成为了一种风尚。宋代文人苏轼曾在《赠刘景文》中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菊花的坚韧品格,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许多地方在重阳节期间会举办菊花展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现代人对重阳节的情感寄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登高、赏菊等活动外,许多人还会选择在这一天陪伴家人、探望老人。可以看出,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表达亲情、感恩长辈的契机。在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还会举办敬老活动,倡导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重阳节的内涵,也让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