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针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自媒体2025-11-05 23:15:45
打吊针的起源与发展
打吊针,即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营养液的治疗方式。这种方式在现代医疗中极为常见,尤其在医院里,几乎每个病房都能看到患者在接受吊针治疗。那么,这种治疗方式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到静脉输液技术的起源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静脉输液技术的早期发展
静脉输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英国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为后来的静脉注射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19世纪,法国医生查尔斯·普拉瓦兹(Charles Pravaz)和爱尔兰医生亚历山大·伍德(Alexander Wood)发明了注射器,使得直接向人体内注射药物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并逐渐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打吊针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中国引入静脉输液技术的时间相对较晚。根据历史资料记载,20世纪初,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国开始接触到静脉输液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后不久,便开始使用静脉输液技术治疗患者。此后,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推广,打吊针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打吊针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打吊针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大量伤员需要紧急救治,静脉输液成为了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后,无论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还是乡村卫生所,打吊针都成为了医生们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可以看出,打吊针在中国已经从一种“新奇”的医疗手段变成了日常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一篇:白百何王珞丹怎么区分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