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21号租赁讲解

问答锦集2025-09-15 05:13:57

租赁的定义与分类

租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转移给承租人,以换取租金的交易。根据《会计准则21号》,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大类。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而经营租赁则是在租赁期内,承租人仅获得资产的使用权,而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这种分类对于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准则21号租赁讲解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需要将租赁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并确认相应的负债。承租人应按照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承租人还需确认一项长期负债,其金额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在每个会计期间,承租人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对长期负债进行利息费用的分摊。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融资租赁在财务报表上反映为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

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与融资租赁不同,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承租人在经营租赁中不需要将租赁资产资本化,而是将租金支出在租赁期内按直线法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作为费用处理。这意味着经营租赁不会导致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仅影响损益表中的费用项目。出租人在经营租赁中则继续保持对资产的所有权,并将租金收入确认为收入。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经营租赁在财务报表上主要影响损益表而非资产负债表。

披露要求

无论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企业都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相关信息。对于融资租赁,企业应披露租入资产的类别、金额、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对于长期负债部分,应披露最低租赁付款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等。对于经营租赁,企业应披露租入资产的使用情况、租金支付情况等。这些披露要求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TAG: 融资   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