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例题 诉讼时效的中断举例

保险知识2021-10-16 07:15:39

诉讼时效中断例题

你好,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 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待中止时效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再继续计算的制度.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结婚诉讼时效中止 离婚诉讼时效剩下6个月 离婚后三个月提起为过时效还剩3个月 选d

答案是A,理由如下:我国《民法通则》第139条予以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例题 诉讼时效的中断举例

诉讼时效的中断举例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我国民法通则.

诉讼时效的中断的情形具体如下: 1、提起诉讼或仲裁.指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请求法院或仲裁庭保护其权利的行为.同时应注意,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应视为.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什么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动态地表.

第一、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 第二、民事诉讼目的论的现状与评析 第三、 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归位 第四、 民事诉讼目的实现与控制机制 第五、 权利保护视角下的民事裁判构造

选A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应当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参考文献 民事证据法的目的 原载于《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诉讼时效中止延长证据

【1】根据《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

1、诉讼时效的中止:你提起诉讼后,在诉讼时效将要结束的最后六个月内(只能在最后六个月之内),因为客观原因,如天灾人祸,无法进行诉讼.案例:甲于2010年6.

诉讼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清除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发生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驶请求权的,暂停计算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再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时,经法院查明权利人确实有正当理由未能及时行使权利的,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使诉讼时效不完成.

诉讼时效中止事由举例

1、诉讼时效的中止:你提起诉讼后,在诉讼时效将要结束的最后六个月内(只能在最后六个月之内),因为客观原因,如天灾人祸,无法进行诉讼.案例:甲于2010年6.

诉讼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清除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发生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驶请求权的,暂停计算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再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时,经法院查明权利人确实有正当理由未能及时行使权利的,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使诉讼时效不完成.

依据《民法通则》第139条的规定,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有两类,即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客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所谓其他障碍,是指不可抗力以外的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TAG: 诉讼时效   例题